2019年3月20日
廣州珠江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產教融合三年規劃
編輯:admin    發布日期:2022-06-22 15:54  瀏覽:0

 

 

廣州珠江建設發展有限公司

產教融合三年規劃

 

 

 

 


目錄

一、建設目標

二、建設任務

三、建設計劃 6

四、保障機制 6

五、預期成果 7

 



一、建設目標

為培養適應現代建筑產業轉型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的需要,廣州珠江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作為廣東省第二批產教融合型企業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為高等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盡一份社會責任。本公司和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聯合成立珠江綠色建筑產業學院,產業學院雙主體共建共管共享。計劃經過三年時間,力爭將珠江綠色建筑產業學院打造成為廣東省示范性產業學院,推進廣州市建筑業轉型升級,建立新型信息、人才、技術與物質資源共享機制,完善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創新企業兼職教師評聘機制,打造成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創新、企業服務、學生創業等功能為一體的示范性人才培養實體,具體建設目標如下所示:

1.創新管理體制機制

校企雙元主體形成共建共管組織架構,建立珠江綠色建筑產業學院理事會。

2.加強高水平專業建設

對接廣州市建筑業向信息化、工業化、綠色化轉型升級的需要,打造優勢特殊專業。校企共同開展專業建設,全面推行“校企精準對接、精準育人”模式,共同實施教學改革,校企共同組織開發專業課程和教材,每年開設訂單培養在校生規模不少于30人,三年累計訂單班助學獎金不少于30萬,安排不少于六名企業員工承擔學校兼職教師,擔任專業課程授課任務每學年不少于72學時。

3.打造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

在廣州珠江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雙師型教師校外實踐基地”,每年3名專任教師下企業實踐鍛煉,經過三年發展,專任教師雙師型共9人;建設期內,引進企業高級職稱產業導師4名,培育三名校級高層次技能型兼職教師。

4.校企共建實習實訓和創新創業教育基地

探索“引校進企”模式,建設校企共同投入、服務學生培養和職工培訓的高水平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和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力爭建設期內獲評廣東省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

5.加強產學研技術合作

推動校企產學研技術研發合作,建設期內合作申報不少于6項技術創新成果,包括專利、鑒定成果、協會科技獎、論文等技術成果。

二、建設任務

1.創新管理體制機制

學校、企業共同組建“珠江綠色建筑產業學院理事會”,以校企協同育人訂單培養為紐帶,建立校企共建共管、成果共享、協同創新的校企合作長效運行機制,推動區域校企資源整合與利用,形成“校企融合、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建共贏”的職業教育新格局,形成企業與院校之間的良性互動,促進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數字化資源建設、實訓基地建設、師資團隊建設。

1.1學校、企業共同組建珠江綠色建筑產業學院理事會

充分調動社會、行業企業參與特色專業建設的積極性,學校、企業共同組建“珠江綠色建筑產業學院理事會”。

1.2建立校企共建共管、成果共享、協同創新的長效運行機制

圍繞綠色建筑產業發展和企業轉型升級的需求,珠江綠色建筑產業學院在企業急需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BIM技術服務、社會培訓等領域開展工作,積極構建利益共享、責任共擔的長效運行機制,促進校企在人才培養、教學資源建設、數字化資源建設、實訓基地建設、師資團隊建設、科學研究、技術創新等方面深度合作。以幫助企業進行專利申請、工法申報、共同開展新技術新工藝研發等方式服務行業企業的轉型升級和技術創新;以服務驅動,打造企業、專業的利益共同體,促進產、學、研有機結合,校企協同發展。學校為合作企業優先選拔優秀畢業生,學校教師到企業兼職,承擔企業技術革新、為企業解決施工難題、為企業員工開展技能、安全、新設備使用等技術培訓,服務行業企業的轉型升級和技術創新;企業則為專業提供經驗豐富的工程師、項目經理等一線教師,提供校外實踐基地,為學生實習實訓、為專業教師下企業提供場所和指導人員等,建立校企共建共管、成果共享、協同創新的長效運行機制,為校企合作深入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提升社會服務能力等,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1.3形成校企雙方專業人員互兼互派,打造“雙師型”隊伍

完善企業兼職教師管理,聘請企業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等措施,充分利用人力資源共享優勢,建立兼職教師資源庫。企業為學校提供教師鍛煉場所和方便條件,為學校選派兼職教師;學院教師與企業專家共同進行專業課程建設、承擔專業教學任務、開展科技攻關等。

2.加強高水平專業建設

對接廣州市建筑業向信息化、工業化、綠色化轉型升級的需要,打造優勢專業。校區共同開展專業建設,創新“訂單班”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共建“基礎課程+技能課程+企業崗位課程”的課程體系。

2.1校企共育,“訂單班”人才培養模式

校企雙主體育人,按照“合作共贏、職責共擔”原則,校企共同探索“訂單班”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學校、企業資源共享。

2.2 將產業先進技術元素融入課程教學,及時更新優化教學內容

本公司將行業先進技術諸如BIM技術、裝配式、智慧工地等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以及新規范融入教學內容,將技術研發和服務項目轉化為工程案例或教學項目引入課堂。

3.實施“走出去、引進來”,打造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

通過內培外引相結合,建成一支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經驗,既能開展研究,又能從事教學的“專兼結合、雙師結構”的教師隊伍。實施“引進來,走出去”的聯合培養方式,提升教師團隊的科研水平、社會服務、教學水平。支持教師“下(下企業)、 訪(訪問工程師)、掛(企業掛職鍛煉)”,依托廣州珠江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雙師型教師校外實踐基地”,以靈活方式開展持續性的企業技術服務,提升教師專業技術水平和教學能力。建設期內,每年3名專任教師到合作單位實踐鍛煉, 經過三年發展,專任教師雙師型共9名。

4.校企共建實習實訓基地和創新創業教育基地

學院與廣州珠江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完善校外實訓基地運行保障機制,依托學校和企業兩個平臺,開展以工作任務、項目為學習載體,提供職業崗位到實訓、實習環節中,使學生在實訓基地得到鍛煉。

5.對接行業先進技術,校企推動產學研技術合作

立足建筑產業轉型升級向現代建筑產業“綠色化、工業化、信息化”高端發展的需求,利用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學院的廣東省綠色建造與檢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綠色節能與檢測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和廣州珠江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科研資源,聚焦“智能建造、智能檢測”等領域,建設以“人才培養、團隊建設、科技創新、技術服務”為主要功能,圍繞綠色建造、綠色節能材料、裝配式技術、BIM技術、綠色施工技術、檢測工程技術研發創新和應用,以產學研模式推動課題合作,并積極合作爭取財政資助科研項目,以及提供專業技術支持等促進房屋建筑領域的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通過合作研發,預期建設期內合作申報不少于6項技術創新成果,包括專利、鑒定成果、協會科技獎、論文等技術成果。

三、建設計劃

本企業針對產教融合三年發展規劃主要圍繞以下七個方面開展建設,即完善管理體制機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專業培養質量,開發校企合作課程,打造實習實訓基地,建設高水平教師隊伍,推動產學研合作研發,力爭經過三年建設,將產業學院建成省級示范性產業學院。具體建設計劃如下:

202104—2022年09月,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體制機制;

202104—202404月,成立珠江建設訂單班,每年招收學員30名,獎學金每年不少于10萬元;

202104—202404月,打造一支高水平專兼職教師隊伍;

202104—202404月,提供校企合作課程,不少于72學時/學年;

202104—202404月,共同打造并或完善校內校外實習實訓基地,成立雙師型教師培訓培育基地。

四、保障機制

雙方共同成立珠江綠色建筑產業學院理事會和日常辦事機構,負責珠江綠色建筑產業學院的各項具體工作,以保障珠江綠色建筑產業學院后期具體工作的有效落地。

五、預期成果

1.課程與教材建設

開設珠江建設訂單班,設立兩門訂單班課程;校企共同研討開發有關教材。

2.人才培養

與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聯手創建“珠江綠色建筑產業學院”,實體化運行模式取得顯著成效,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社會服務等方面形成校企命運共同體,成為校企協同育人、協同創新的典范。

深化人才培養模式,基于產業學院,校企協同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每年開設訂單培養在校生規模不少于30人,三年累計訂單班助學獎金不少于30萬。

3.師資團隊

打造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公司提供“雙師型教師培育培訓基地”,每年3名專任教師下企業實踐鍛煉,經過三年發展,專任教師雙師型共9名;建設期內,引進企業具有高級職稱的產業導師4名,企業兼職教師承擔專業課程學時數每學年不低于72學時,培育3名校級高層次技能型兼職教師。

4.技術成果

通過合作研發,預期建設期內合作申報不少于6項技術創新成果,包括專利、鑒定成果、協會科技獎、論文等技術成果。

廣州珠江建設發展有限公司

2022年6月20日

 

 


亚洲中文字幕永久在线天堂